News

新闻动态

易尚展示承办的“互联网+中华文明——中国博物馆创新论坛”在深圳召开

发布时间:2017-05-16

专家学者齐聚中国博物馆创新论坛 探讨互联网科技助力中华文明传播 “互联网+中华文明——中国博物馆创新论坛”在深圳召开

201705181450504825.jpg


2017年5月10日至13日,在第十三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期间,“互联网+中华文明——中国博物馆创新论坛”在深圳召开。这次论坛由国家文物局指导,中国博物馆协会、中国(深圳)文博会组委会办公室、深圳市文物局主办,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政府支持,深圳博物馆、深圳市易尚展示股份有限公司承办。这是中国博物馆界组团首次大规模参与文博会,也是今年文博会的重大专题活动和特色活动。 


论坛于5月12日举行开幕式,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作主旨报告。国务院参事王京生,国际博物馆协会副主席、中国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安来顺,中国工程院院士金国藩、叶声华,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副司长罗静、深圳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刘佳晨、中国(深圳)文博会组委会办公室主任张合运、深圳市福田区副区长刘智勇,以及来自全国24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67家博物馆馆长、专家共计100多人参加活动。 

在题为《理念、行动、布局——“互联网+”时代的文物展示与传播》的主旨报告中,关强副局长指出,基于“互联网+”的文物展示与传播的新时代已经到来,从理念上来说,传统文化展示与传播方式正在转型。文物的展示与传播,呈现出从内容单一到内容多元、从知识灌输到兴趣激发、从单向传递到互动共享、从普适服务到个性服务、从线下传播到综合传播的新趋势。在新技术广泛应用和大众需求转变的冲击下,“变”是大势所趋。博物馆应破除认识上的一些误区,找到正确的理念和理论。目前,仍存在着博物馆运用互联网的意识与能力不足、企业对文物展示与传播的理解不够深入、体制机制的障碍等问题。对此要行动起来:一是要敢为人先;二是要跳出圈子,用互联网思维做“互联网+”的事情;三是要抓住“互联网+”时代的主要特征。在文物展示与传播的生态建设中,作为建设主体的博物馆、企业、科研院校三者应加强联合,优势互补,形成合力。政府部门应通过破冰、激励、优化、联合各方力量等方式创造有利环境,让理念和行动实现统一。 


中国(深圳)文博会组委会办公室主任、深圳市文体旅游局局长张合运在致辞中指出,利用先进技术手段,尤其是运用“互联网+”理念,让博物馆资源“活”起来,可以为中华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时代精神,焕发活力。他表示: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先行先试的地区,是创意、创新之城,特别是在互联网、数字化和通讯技术等研究领域,具有广泛的世界影响,这将为深化博物馆与企业合作,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推动博物馆事业创新发展提供重要助力和机遇。


安来顺主持论坛主题发言。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中国工程院院士金国藩等十 位专家学者,围绕“‘互联网+中华文明’时代,博物馆的创新思维”,“如何让文物‘活’起来,创新科技在文物工作中的应用”“,如何利用新技术发挥博物馆的文化传承与教育功能”,“新时期的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工作”等主题和当前博物馆界热点问题展开研讨,取得丰硕成果。


随着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加,互联网时代技术的日新月异,数字技术和新媒体在传播和展览中都发挥出了巨大作用,博物馆的收藏、展示概念乃至多样性都有了很大变化,其社会责任也有了新的要求。


运用数字化技术有助于把藏品和藏品、藏品和人、藏品和社会之间的关系,藏品背后的故事告诉观众,这就是“讲好中国故事”。南京博物院做数字博物馆的关键是创意、故事、动漫、落地、互动。在网络上进行专题展览的宣传、展示,非遗和民俗项目的展演、直播,可以让更多公众知晓,被内容吸引,来博物馆观看。例如借助虚拟展示、实景直播等新技术手段,能够将不可移动文物如大运河、江南园林、考古现场等场景“移”入博物馆。


建设智慧博物馆,更多的是要向公众提供便捷的服务,如开设博物馆网站、微信、手机导览,运用大众点评、实时观众分析等方式,博物馆可以对公众的需求有更精细的掌握。这样,智慧博物馆的“智慧化”过程就借助了大众的实践和参与。 


发展博物馆事业是国家文化战略,科学仪器有助于文物的保护和抢救。例如用X光或超声波探测文物裂纹;用电子、镜像显微镜检测文物质地结构;用光谱议和质谱议探测文物的成分性质;用激光技术和3D打印复原文物形貌。 


目前我国文物保护科学仪器总体水平还比较落后,不少先进设备依赖进口,对基础技术和制造工艺的研究还不够。许多仪器的性能、精度、可靠性等都亟待提高。仪器的技术性能标准、数据标准亟待建立。缺少既懂得文物又懂得仪器的复合 型人才。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三点建议。一、加大研发投资,希望发改委、科技部对文物领域的仪器研发给予重点关注。二、建立完善的创新体系,制定中长期规划,组织几个重大工程项目。三、产学研相结合,扶持易尚公司等愿意在博物馆事业深入发展的龙头企业,易尚设计和制造了一系列在文物领域精度、性能领先的专业仪器。希望更多企业投入到博物馆的创新建设中,开展工程化开发和产业化策划。我们的实验室、研究所也要和企业加强合作,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有特色的专业仪器,为文物研究提供便利。


“互联网+”时代,博物馆的工作内容在增加,社会期许也在提升。博物馆人要运用时代赋予我们的新知识、新手段、新思维,强化跨界、合作、共享、创新的互联网思维,把美好中华典藏好、展示好、解释好。 


互联网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智慧博物馆的建设,令博物馆这个教育殿堂变得更加亲民,使更多民众通过互联网走近和走进博物馆,接受知识熏陶,推动了知识的传播。 


首都博物始终以家国情怀办馆。立足本地历史文化,讲好北京故事;三地博物馆联合协作,讲好京津冀故事;整合全国文博资源,讲好中华文明故事。 


去年,首博的四大特展分别从历史断代、人物故事、城市变迁、政治制度等维度,展示了全国范围的多学科跨界合作研究成果,加深了海内外对“美好中华”的理解和认同。从6岁的孩子,到来自外国的观众,都能从展览中读出“美好中华”的悠久历史和民俗文化。 


今年,首都博物馆将推出“美好中华”特展,展出1995年以来的最新考古成果,讲述360件套文物的故事,展示古人对美的追求、对好的热爱,以及对中华文明、民族、国家的认同。


信息的传播方式在互联网时代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其特征是:全媒体、全时间、多元化、高速度。


博物馆的收藏既是文物,也是信息,是人类、社会、自然界交互之后形成的综合信息。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藏品的概念也有了新的拓展,除了传统的物质遗产类藏品,数据藏品和无形藏品的概念也要引起更多关注。 


 互联网时代,我们面临着传统知识体系与互联网时代信息碎片化的矛盾,快餐式教育与严肃教育的矛盾,对博物馆运用互联网技术的开放态度和保守态度,博物馆的游乐场化和知识殿堂的定位矛盾。无论选择如何,博物馆应该始终坚持价值、道德和文化底线。 


 让文物“活”起来的主要方法是:扩大利用,让文物服务社会;拓展共享,打破文物只属于所在博物馆的限制;推动基因传承,技艺传承,精神传承;转化创新,要注意时代性、民族性、国际性、先进性。要注意“活起来不等于玩起来”,避免过度利用和破坏性利用。 


 河南博物院利用网络技术建立了“历史教室”和“文物历史地理信息系统”,有助于推动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和科学研究。 


“互联网+”时代为博物馆建设提供了新的技术和平台。湖南省博物馆新馆建设中,不断创新思维和方式,利用最新技术手段,推进智慧化建设,探索公众服务新模式,带动文化产业发展。 


 坚持一体化智能场馆建设理念,在调研、设计、选型、施工、集成各个环节予以贯彻。利用数字技术诠释展品的多元价值,给观众沉浸式体验,吸引观众互动参与,引发情感共鸣。通过智慧服务平台,博物馆对观众数据进行采集、分析,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体验。 


 运用VR(虚拟现实)技术开发数字文化体验项目。观众可以通过VR头盔观看古人的日常生活,利用手柄道具体验考古发掘的过程。积极采取“互联网+游戏+博物馆”的方式传播历史知识,激发公众的兴趣。和天津大学合作开发“百馆微展览”智慧应用平台,向观众展示和分享湖南文化遗产资源。省文物资源的数据中心建立在湖南省博物馆。 


 湖南省博物馆已建立起以官方网站为核心,新媒体平台为助力的信息传播分享渠道,并不断提升网站的功能和兼容性。 


湖北省博物馆非常重视青少年互联网教育项目的开发,目前设计制作了一系列多媒体和互动游戏,可以让孩子们三维地观看和参与。发布的原创动画电影《曾侯乙》,通过动漫的方式让文物动起来。开发了“掌上智慧博物馆”APP,现已有1万多名观众使用。并尝试建立社交媒体,包括游戏、宣传、AR(增强现实)的呈现。 


在“互联网+中华文明”时代,首先应思考的是博物馆的受众是谁·某些乡村、学校、社区的群体并没有到博物馆现场,要给他们提供什么样的“互联网+”服务。湖北省博物馆组织专家,用英文在facebook和twitter向国外观众讲解,1小时内观众达到64万人。这也使我们思考:对象不同,“互联网+”的行动方案也不同。互联网时代,博物馆需要重点考虑多元化的受众群体,以及如何建立数字技术与陈列展览之间的互动两个问题。


创新是未来博物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根本保障,是博物馆事业发展最重要的推动力。博物馆一是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勇于进行思想理念创新。要关注社会热点,推出更多涉及社会发展和当代题材的陈列展览。二是要敢闯敢试,集合多方力量,高标准推动博物馆场馆规划和建设工作。坚持智慧场馆、智慧博物馆建设理念,运用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提升前期设计和后期运维工作,最大限度地优化博物馆建设。三是大胆推动体制创新,不断完善藏品征集机制,开放办馆,引进临时展览,让国内外文物“活”起来。四是创新管理机制,构建以“一院多馆”为引领的博物馆发展体系。大力推进社会化运营模式,不断提高博物馆专业程度和社会服务水平。五是大胆尝试,小心论证,以人为本,用开放的心态迎接互联网时代,在博物馆中更多运用新技术、新材料和新陈列方式。六是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通过自主开发、社会合作、文化授权等方式推进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进一步完善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 



甘肃省博物馆智慧博物馆建设项目于2014年立项,2015年正式实施,2017年4月完成结项验收。“互联网+”和智慧博物馆理念为甘肃省博物馆功能的发挥提供了延伸和补充,使博物馆突破传统工作方式,挣脱时间和空间的束缚。智慧博 物馆将实体文物以数字化的形式展示给观众,借助多媒体、虚拟现实等方式在实体博物馆内搭建数字展厅,实现了传统展览不具备的展示功能。


甘肃省博物馆采用工业级拼接技术,将丝绸之路上每个重要节点文物的手绘和动画三维图案展示出来。通过大屏+小屏的方式,对彩陶展览的展示效果进行提升,向观众展示新石器时期彩陶在甘肃宏观分布和单体代表性彩陶的风貌。通过三维文物数据库及管理平台的数据分析,对访问用户的数量、时间、兴趣点进行大数据统计,总结出观众的参观喜好,为今后展览开放提供依据。 


“让文物活起来”是要重新赋予文物生命,使文物融入到今天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中起到更加积极的作用。“互联网+博物馆”是将“互联网+”的创新模式融入博物馆,使现代博物馆在运营与服务方面获得新思路和新方法。苏州博物馆在智慧博物馆建设中,一方面在内部管理上,消除信息孤岛,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一致性,功能上尽量覆盖藏品管理、文物保护、陈列展览、文创产品开发、观众服务管理等各业务部门工作;另一方面在观众服务上,借助技术手段推出APP智能导览、微信导览、云观博AR智能导览等,在传播内容、方式上进行创新,让文物活起来,让观众在观前、观中、观后都能得到博物馆的服务,使博物馆能更贴近观众,了解观众最真实的需求。智慧博物馆建设中,应将互联网思维贯穿始终,将博物馆融入周边文化圈。在科技创新方面要加强顶层设计,立足基础研究,侧重知识传播,应用上将参观前的互动体验、观众调查以及文创消费行为关联研究融合进去。


三维数字化、声光电多媒体、互联网3D展示、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等新技术,将彻底改变文物的保护与修复、认知与研究、展示与传播。


 以易尚公司为例,我们已制造出比较领先的三维文物扫描机械臂,可实现大范围、高速、高精度的文物和场景三维数据采集,用于3D几何测量、文物模型剖面分析及生成、自动绘图、文物成分和元素分析,改进文物研究和保护。我们近期购置了可打印青铜器的3D金属打印机,用于文物修复。我们推出了移动数字博物馆,把IP移动化,通过数字化技术与模式的创新,让文物真正地“活”起来。与深圳博物馆合作,将文物数字化之后进入学校课堂,充分发挥文物资源的社会教育功能。 让文物“活”起来,重在文化精髓传承。一方面要开阔视野、延伸领域,充分发挥文物资源的社会教育功能,扩大向公众开放,开发文博创意产品;另一方面要推动文物保护成果创造性转化,开展文物、展览精品和博物馆的数字化,让公众足不出户参观博物馆。 


当天下午,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共同梦想:智慧博物馆的构建”、“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文创工作大家谈”两个主题进行分论坛发言和研讨。 


论坛期间,与会专家学者还参观了文博会1号馆广东省文化厅文创展示现场、由易尚展示制作的5号馆“钟鸣鼎食——曾侯乙编钟暨中国古代青铜器文明移动博物馆”展示现场等。易尚展示是一家致力于数字化博物馆研发和建设的高科技上市公司,依靠公司院士工作站、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室的技术背景,研发和制造了移动文物三维扫描仪、文物三维扫描机械臂等一系列专业仪器及相关软件,为博物馆提供数字化设备和数字化服务。 “


钟鸣鼎食”展览使用德国奥克坦姆循环会展材料,以场景化的展台布置,综合运用了三维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声光电多媒体等新技术,充分展示了互联网与数字化新技术在博物馆的应用与广阔前景。